1892年春天,随着战争的胜利结束,哈布斯堡帝国境内到处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以此前的《德奥商约》为基础,两国又进一步减免关税。波兰境内开始充斥着来自德国的廉价工业品,这彻底摧毁了曾经在“沙皇的温室”内成长起来的波兰工业,但是对于占据统治阶层的波兰地主贵族来说,这是他们最乐于看到的,因为庄园里的农民们也可以放开手脚添置新衣服和日用品了。而德国对于波兰农产品减让关税使得波兰的谷物更多的涌入德国东部地区,这又反过来促进了波兰政府全力发展农业,并彻底放弃工业和制造业。
匈牙利的经济结构和波兰相似,也深受两国商约所带来的好处。奥地利是哈布斯堡帝国内工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尤其是波西米亚的重工业十分发达,他们利用西里西亚的煤炭和附近的铁矿石建立起比较完备的重工业体系。
不过,奥地利人也并不反对商约,因为德国资本的流入反而刺激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克虏伯集团、蒂森钢铁联合体,威斯特法伦煤业康采恩乃至德意志银行纷纷进军波西米亚,在这些工业家和银行家的设想中,未来的波西米亚将和德国的西里西亚连成一体,成中欧地区工业的支柱。当荷包鼓鼓的波西米亚“土豪”们前往维也纳“炫富”时,整个帝国的经济都因此而受益,法兰克福和奥地利证券交易所的市场行情更是一路飙升。
12.5亿法郎的战争赔款也使得德国工业界有足够的实力展开收购或者开设新厂。
在本次战争中,德国的全部军费开销高达12亿马克或者15亿法郎,其中军火采购和伤残人员的安置各占一半。虽然政府看似没有赚到钱,反而亏了两亿马克,但是这些钱都流入了国内的企业和人民的手中,德国的国民财富增加了。
从国际收支的角度来看,这笔钱相当于德国在1891年度凭空增加了10亿多马克的贸易顺差,这差不多相当于过去十年德国外贸顺差的总和。
金本位时代,顺差就意味着黄金和财富的增加。反之,当一个国家处于持续的外贸逆差时,往往意味着通货紧缩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对于普通欧洲国家而言,只有持续的顺差才能促进国内资本的积累和经济的繁荣。(至于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巨无霸则不在此列,因为他们可以构造出封闭的经济循环而不依靠对外贸易来发展经济。)
正是在这种令人愉悦的气氛下,威廉开始了对哈布斯堡三元帝国成立后的首次访问。
在克拉科夫的费恩采宫——波兰政府献给约瑟夫国王的礼物——威廉兴致勃勃的和约瑟夫皇帝以及首相贝恩进行了交谈。贝恩是爱尔兰人,精于理财,在帝国内并无什么根基,但是由于他的家族和哈布斯堡王室保持了近一个世纪的密切关系,因此他本人深受约瑟夫皇帝的信任。
不过就在威廉到达克拉科夫的当天下午,一起突发的外交争端从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传来。
柏林和克拉科夫同时收到了罗马尼亚外交部的照会。
事件的起因是匈牙利政府在特兰西瓦尼亚地区强行推行匈牙利语教育,结果激起了罗马尼亚人的反抗,一番冲突下来,罗马尼亚人有20多人被活活打死。
第二天,匈牙利首相蒂萨伯爵亲自赶到克拉科夫说明情况。蒂萨承认了事件中罗马尼亚人的伤亡,以及匈牙利警察所采取的不当措施。
约瑟夫皇帝为此大发雷霆,特兰西瓦尼亚的罗马尼亚人同样是天主教徒,在土耳其人的威胁下,匈牙利和罗马尼亚还有德意志人在当地和平共处了几百年。从未闹出过这种骇人听闻的事件。
不过事情已经出了,就只能先想办法善后再说。
对此,蒂萨首相也表示愿意给予遇难者的家属一定的赔偿,并妥善的医治受伤的罗马尼亚人。不过,他反对就此事向罗马尼亚政府作出任何说明或者答复,“这是匈牙利王国的内政,和罗马尼亚政府无关。”蒂萨口气坚决的说道。
罗马尼亚外交部在给柏林的照会中表示,为了两国长久的友谊,希望德方出面压制匈牙利民族主义势力,使生活在特兰西瓦尼亚的罗马尼亚人得到公正的待遇。
普鲁士外交部收到照会后,十分重视,毕竟罗马尼亚也在数年前加入了“三国同盟”,是德国正经八本的盟友,而且卡罗尔国王还和威廉皇帝同属一个家族。即便为了卡罗尔在罗马尼亚的稳定统治,此事也是要管一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