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嘎,如果清国真有这么一支军队,为什么不从我军后方袭击我们,反而去远征旅顺。”大山岩愤怒的将电报拍在桌上:“这是黑川为了摆脱责任而故意夸大敌人的能量。”
到是野津道贯望着墙上的地图问了一句:“大岛义昌所部现在到达什么位置?”
“已经抵达了通远堡,正在向通远堡发起进攻。”第五师团司令部的参谋大声回答道。
“野津君认为这是清军第一师的部队?”大山岩反问道,虽然他认为这跟本不可能。
“有清军第一师主力部队位置的消息吗?”野津道贯没有回答大山岩又反问了一句。
“没有。”参谋官回答到:“我们至今没有发现连山关方向有大部队南调的任何迹象。”
仔细思考过后的野津道贯这才说道:“大将阁下,我可以负责的说。这支偷袭旅顺的部队肯定是孤山一带的土匪。大将阁下请仔细的想一想,我军刚刚抵达海城之时,柚岩一路的补给线上在遭受袭击时,常常是连运送输车辆都被拖走,而最近一段时间只是焚烧。可见孤山一带的土匪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大的力量,所以我敢肯定的是孤山的土匪流窜到辽东一带。但这支土匪确实很强悍,他们几乎打败了整个清国东北的土匪。至于,他们为什么要袭击旅顺?是什么目的?就不得而知了。”
“这群该死的土匪,收了帝国的礼物不仅不为帝国出力,反而倒打一耙。让帝[***]队的补给显入艰难的境地。等清国投降后,一定要彻底的铲除他们。”大山岩气的牙直痒痒:“让大岛义昌坚决拖住清军第一师主力,为帝国田庄台一战争取更有利的局面。”
“突击队准备的怎么样了?”野津道贯更观注的正面的战场。
“报告阁下,我部已经抵达石佛镇准备完毕,只等命令便可以发起攻击。”乃木希典坚定的说道。
“不要急,先发起试探攻击,待确定敌人实力时,再一举突破。”大山岩坚决的说道:“介时,整条战线都发起攻击,让清军摸不着我军的攻击重点。”
“诸君,牛庄之战之坚难,使大本营不再看好辽东攻略。大本营方面已确定要组建征清第三军攻略清国山东半岛,辽东方面不会再获得更多的补给了。而目前帝[***]队艰难的补给,让我们失去长期做战的能力。所以这次行动将是辽东各部最后一次俘虏清国皇帝的机会。”大山岩对着在场众人深深一鞠躬,说道:“望诸君奋勇杀敌,征服清国,俘虏清国皇帝的荣耀应该由我们获得。”
“滴,滴滴滴,滴滴,滴……”往来不停的电报让电报机不绝的电报声响彻整个参谋室。入夜的田庄台依旧灯火通明,作战参谋室内人来人住。皇上不肯离去自然是让军心大振,但也为皇上担忧,必竟这枪炮无眼。辽河以西已经全部失守,只能据河而防。一条条命令被下达,再通过电报机传出去。
从牛庄到营口,清军还有6万多的兵力,河对岸曰军四个师团却只有4万不到的兵力。看起来清军人数更多,但就战斗力而言却是比不上曰军。想要主动进攻已不可能,那被动防御却是兵力不足。占据战略主动权的曰军可以在漫长的辽河上的任一一处集中相对优势兵力发起强攻,所以在兵力布置只能平均分配各个要点,这时战略预备队的设置就显得犹为重要。王士珍仔细的看着沙盘上红蓝两色小旗,分析着整个辽河防线可能的漏洞。
南线营口,左宝贵统领的二万清军已经在辽河西岸建立好了防线,虽然面对曰军第一师团13000多人,但也是不惧。营口之战左宝贵稳扎稳打,忠实的执行了步步为营的战术。虽无出彩之处,但却可以让人放心。中线田庄台,有新军第二师驻守,派至各部协调的部队都已全部调回。田庄台由第六团2600人驻守,第七团1800人调至平安镇。在牛庄伤亡最大的第五团,现在能投入作战的兵力只有2000人。驻守在张家屯做为中线预备队。王士珍相信,虽然中线人最少但战斗力是最强的,就是曰军一个整编师团也未必吃的下来。北线由宋庆带领近三万人部队,但防线却是最长的,部队成份也最复杂。田庄台决战已在眼前,王士珍还偏偏把第五团全部调回来。这里王士珍留了个心眼谁都没说,这样做就是为了要告诉曰军,北线好攻,去打北线吧。
只要曰军从北线攻过辽河,北线各部不敢擅自撤退,只能在前线死拼,曰军就会陷入北线的泥沼之中。增援,依然摆脱不了纠缠的局面。不增援,渡过辽河的曰军就有被全歼的危险。如果这时第一师能赶回海城从侧后攻击曰军,那就有可能将曰军征清第一军全歼。到时那是一个多大的功劳呀。
王士珍本想牺牲掉牛庄淮军,以削弱曰军正面之敌。没想皇上仁厚,亲自为诸军断后。所以这次王士珍不敢再和皇上说明,因为他心里还是把淮军做为消耗曰军的棋子。
“西安镇这边是谁在防守?”王士珍分析过目前态势后,对于这处两线结合部有些担心。
“回参谋长,西安镇辽河前线由魏广焘的武威军,共2300多人布防。由李光久所部湘军3000人,在西安镇内做预备队。”
参谋的话让王士珍放下心来,有5000多人防守应该没问题。
“我认为,应当让第五团调出一个到二个连队向高坎湾村靠近。”迈克尔指着辽河唯一平直的地方说:“这里一但被突破,我军将会被分割为两段。这是将整个防线的要点。”
“但是突破过河的曰军将会遭到我军两面夹击,会有覆没的危险。我认为曰军只会在这里发起牵制姓进攻。”张作霖反驳道。
王士珍明显支持张作霖:“我同意。北线均淮军各部,人数虽多但战力不强。我认为曰军当从北线进攻。”
……
将军参谋们的争论,光绪并没有参于。记忆中的甲午之战,曰军好像就是从上游突破最后击溃清军的。看来王士珍这个参谋长还是很合格的。光绪只是坐在一旁,看着眼前的一切。殊不知,如今甲午因为多了光绪这个异数而变的早已是面目全非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