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李景脸色凝重,袁可立忽然明白过来,急忙严肃道:“对,不能草率处理,小心天暖以后尸首腐化出现瘟疫。”
“瘟疫?”虎头闻听顿时吓了一跳。
袁可立点点头,叹了口气道:“你年纪小,没经历过瘟疫,不知道瘟疫的可怕,万历八年,那年我十九岁,山西瘟疫,一直蔓延到河南境内。那场瘟疫死了能有上百万人!到了万历三十八年,山西又闹出瘟疫,唉!每次闹瘟疫,至少都是十余万人丧生。”
“啊?这么厉害?死了这么多人?”虎头惊呼道。
袁可立默然点头,接着把万历年间几次瘟疫的情形说了一遍。
袁可立生于嘉靖四十一年,长于万历年间,对万历一朝发生了何事,可谓知之甚详。
袁可立对万历朝发生过的令人闻之色变的瘟疫不可能不清楚,每逢大旱过后,不是蝗灾,就是瘟疫,老百姓称之为大头瘟,或者大疫。每次瘟疫,至少都是几十上百万人因此丧生。
一般来说提起万历朝,很多人都知道张居正变法,知道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甚至知道利玛窦。
但是很少人知道万历年间已经出现旱灾,而且还曾经多次爆发过大规模的瘟疫(鼠疫),最严重的是万历八年到万历十年这三年,其后万历三十八年到四十五年也是比较严重的,爆发的地点几乎都是从山西大同开始,并向东南方向蔓延。
袁可立虽不知瘟疫由何引起,但是却知道大量的尸首不小心处理的话,一旦曝露在外,会出现十分可怕的后果。
李景所辖五县死的可不是几个人,几十个人,那是几千几万个人,这么多尸首一旦暴露腐化,那对附近生活的老百姓简直就是一场灾难。要是因此爆发瘟疫,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而李景听了袁可立的讲述之后,心中却是震骇莫名,李景虽没有亲见袁可立所说的瘟疫场面,但是毕竟在后世受过多年的教育,知道袁可立所描述的其实就是鼠疫,也叫黑死病。
鼠疫别说在古代,就算在现代一旦爆发鼠疫,那也是头疼至极。
袁可立和李景对视一眼,缓缓说道:“济民,此事非同小可,定要妥善处理!”
李景点点头,转向虎头说道:“虎头,传我军令,城外死亡之流寇必须挖坑深埋,若是无法深埋,那就全部用火焚化。”
虎头见袁可立和李景如此重视,知道事关重大,当即抱拳领命,出门安排人手处理尸首去了。
接着李景唤来亲兵,命他通知张楚派兵把流寇以前破城时,各个县城简单掩埋的尸首全部挖出焚烧。
看到李景安排完,袁可立长舒了一口气,随即发觉李景的面色有些难看,不由奇道:“济民,你怎么了。”
李景摇摇头,走到屋外,对门口的亲兵说道:“我有事要跟先生说,谁也不许进来打扰。”
那亲兵领命,急忙吩咐人将县衙大门关闭,同时命令几名士兵在李景的屋子外面巡视。
见李景如此小心翼翼,袁可立奇道:“出了什么事情?”
李景将袁可立扶到床铺上做好,然后轻声说道:“先生,您还记得我是来自后世的么?”
袁可立微微点了点头。
李景低声接道:“实际上我也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但是在我来的过程中,我看到很多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情,刚才听您说到瘟疫,我忽然想起我来的时候看到过瘟疫的画面,我看到的那些死人,跟你刚才描述的一模一样,而且我可以肯定地告诉您,我看到的瘟疫绝对是崇祯年间的事情。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那么崇祯年间至少会有两次大的瘟疫发生。”
说着李景闭目仔细地又想了一遍,然后肯定地说道:“一次应该是在明朝灭亡前的一两年间发生的,一次应该在崇祯六七年的样子。”
“什么?崇祯年间至少出过两次瘟疫?在哪里出现的?”袁可立大惊道。
李景叹了口气,苦笑道:“就在山西,就在咱们这一带,然后蔓延到陕西,河南,河北,北京等地。”
“这……这……这可如何是好?济民,可有法子避免瘟疫发生?”袁可立急道。
李景轻轻摇了摇头道:“避免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我可以想法子减少死亡人数。”
“能减少人口死亡也行啊!什么法子?”袁可立急道。
李景苦笑道:“这个法子绝非一日之功可行,首先,城里的垃圾不得任意倾倒,避免老鼠滋生。第二,粪便不得任意排放污染水源,第三,灭鼠……”
“等等,跟老鼠有什么关系?”袁可立奇道。李景这才想起,袁可立并不知道他所经历过的瘟疫其实是鼠疫,实际上这时的人也想不到小小的老鼠居然会给人带来这么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