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东家实在是高!”众人齐齐道。
“嘿嘿嘿,只要大凌河破了,孙承宗就得承担战败之责,乖乖回家抱孙子去!就算是神仙和皇帝加起来也救不了他!”王登库知道晋党已经安排好了后手,决定直接从孙承宗这么个根基不固的阁老下手。非但阻力较小,而且因为孙阁老的名头太大,造成的威慑自然也更大。
众人原本兴奋的劲头,瞬间被浇灭了。
——如果神仙插手了,金国真能赢么?
……
“当然不能让他们破了大凌河!”钱逸群坐在山海关总兵府,一脸惊讶地看着满座高官:“更不可能没打就把大凌河让出去呀。”
钱逸群回忆起上辈子的历史课,大凌河之战还是明清之间十分关键的一战。
这一战,女真人第一次使用围困打援的战术;第一次出动了自己造的大炮;第一次认识到了军纪的重要性。在短时间内不再屠城。
而且,这一战彻底摧毁了明军在关外,也可以说是全国,最精锐的部队——关宁铁骑。
相对于明军而言,这一战也是自从与女真人交手以来,最体现风骨的一战。
祖大寿面对皇太极的五万旗兵,从八月初坚守到了十一月初九。当时城中军民一共三万人,被困之后久等援兵不至,宰杀战马充饥。然后便是吃死人、民夫、辅兵……几乎是将所有能入口的东西都吃了。
至于诈降、偷营无所不用其极,却是收效甚微。
最后祖大寿投降的时候。大凌河城中仅剩一万一千六百八十二人,马三十二匹。
三个人里便饿死两个,这已经大大超过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苛责祖大寿投降绝不是什么理直气壮的事。
何况祖大寿也只是权宜之计,这次投降之后,他很快就骗了皇太极,带着人逃回锦州,又继续在锦州固守了十年。最终锦州沦陷的时候,也是因为被围困多日。城中断粮,人人相食。祖大寿才第二次投降满清。
不同于其他汉奸,祖大寿投降之后,就如徐庶进曹营,再没为异族出力。
所以说,以大凌河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及祖大寿在此历史上的表现,钱逸群绝对不愿意放弃其中任何一个。
虽然历史上此战必然爆发,但此刻山海关中却还没统一思想。一帮人认为大凌河储备少,城池新修尚未完全竣工。应该退回来。起码退到锦州、松山。另一帮人则是钱逸群这种看法,非但要守,而且得守住。
他们支持死守的缘故不像钱逸群那么单纯,主要是担心丢了大凌河之后朝中的反应。对这些人来说,城可破,命可丢,顶上乌纱不能有事。
孙承宗坐在主座。看清了每个人的反应,终于悠悠道:“虏丑纠集十万之众,终究不会毁了大凌河就走。若是丢了大凌河,小凌河和锦州就更防不住了。老夫看来。即便厚神仙不发话,咱们也得死死守住。”
督师既然发话了,谁还敢迎头而上?何况这回明军对于金国的动向空前明了,非但知道皇太极出兵的日期,兵员数量,准备的粮草,甚至还有金国打算兵分两路的行军路线图。
提供这些消息的游侠们,都拿到了高额的武勋,尤其是那位提供行军路线图的豪客,只要金军出兵证实不假,就稳稳是个参将了。当初钱逸群只以为崇祯给的是虚衔空职,谁知朝廷这回是个花了血本,只要有参将衔,就可以组建自己的标营,参与作战,与明军官兵同等受赏。
这简直是开辟了一条新的晋身之路。
同时也是将这股新兴的江湖势力招安,以免日后出事。
“玉清坛能否给些支援呢?”有将领问道。
吴襄心中哂笑:道士都出来保家卫国了,朝廷养你干嘛吃的?这不是自取其辱么!
“平心而论,道人我已经帮了不少忙了吧。”钱逸群没好气道,“狐族还送了你们一百个个乾坤袋呢!”
“那乾坤袋只有麻袋大小……与正品相差也太远了。”那人愁眉苦脸道。
“这东西,本体越大炼制越难。”钱逸群难得耐心解释道,“现在三天一个小的,总好过十几年才给一个大的。对不?十几年后你们可能只有山海关了,要那么大也没用。”
众人闻言一片脸红,却不敢驳斥。
“道长言之有理!”孙承宗拍了拍扶手,结束了这场争论,道,“我等食君俸禄,用民膏粱,难道还要方外人分担么!”
见老帅不怒自威,众人纷纷缄口,只等最后调派增援大凌河的指令。
“道长,”张监军却不肯就此住口,顶着孙承宗的威慑道,“下官收复永平时,曾与金兵对阵。当时明明是我军顺风,下官便点了一把火,想烧他们大营。谁知火要烧到的时候,突然天降暴雨,就连风向都逆转过来。当时只以为是自己运气差,但见道长这般手段,下官担心金兵那边是否也会有高人相助?”
钱逸群闻言暗道:这事我在《清史稿》里也见过啊!不过那是大凌河之后,金兵打援时候的事,并非发生在永平之战。若是一次可说天意,两次就绝不是巧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