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本是知恩图报之人,为报恩嗣后便时时处处谦让对方。尔今对方既在新帝前遭受冷遇,自己就该与其有难同挡。想到此王体乾当即心豪气爽,一瞬间做出个大胆决定------
也就是在次日早朝,当群臣跪拜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御座上年轻的崇祯帝,习惯性用手一挥,随口说声“众卿平身”后,近侍太监徐应元一如往常宣布道:“今日皇上亲临早朝,晓喻阁臣、文武百官知道,有本奏本,无本退------”
而徐应元后一个“朝”字未及出口,站御座近处的王体乾,便抢先一步奏道:“启奏万岁,内臣王体乾有本禀奏。概因臣年老体衰,思想落伍形势,恭请万岁恩准臣告老还乡。”边说边将提前写好的一份奏折递给徐应元;徐当即转呈皇上。御前司礼秉笔太监一言既出,当即语惊朝堂;在人群中掀起不大不小冲击波。当即我看看你,你看看我,怀疑自己耳朵听错?压低声窃窃私议:不知这往日的御前要员,魏阉红人,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有位就有权,有权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这是世人都懂的道理;士子十年寒窗,难获一官半职;你一个阉人不学无术,靠命运和手段,却能晋身朝堂,成为御前红人;为啥还不识足?有人年龄到站,尚还递申请要求“超期服役”;你可倒好,前犯那么多错,尚且没人动你,你却反客为主,主动请辞,究竟是何居心?是想向皇上施压,要求更多特权?还是此前做坏事多了,心中有鬼,想实施“三十六计”——提前告退,躲过风头,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一走了之?但难道你不懂“跑了和尚跑不了寺”和“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古今道理?
而此刻在朝堂上,除当事者王体乾本人外,也许只有御座上的崇祯帝,和阶下躬身垂首的魏忠贤,才真正了解这王老儿,要求提前辞职告老还乡的真实用意。看到老友的意外举动,魏忠贤一时间真是百感交集。自昨晚将他人送走,独留这老伙计,两人促膝深谈推心置腑;尤其对方临离前那番感恩话和表决心的言词,竟使得一向心狠手辣麻木不仁的魏忠贤,也竟被例外感动。
原本二人约好,即便是大难临头,火烧屁股,也定要同舟风雨,携手共渡;无论风吹雨打雷轰电击,只要没落到刀架脖子乱箭穿身,就照常手拉手肩并肩挺立朝堂;“坚持就是胜利”,等盼那东山再起之日------
这原本是两人商量好的事,竟没料对方今上朝便改初衷,做出了中途请辞的惊人举动,将自己撇了个闪腰岔气。开始时他的确既恼火又深为不解,禁不住猛抬头狠瞪对方几眼。但随即细一想,便不仅已理解并散了气。对方如此做,首先是为表露出一个司礼监内官的骨气——并不把官位权势放在眼里——审时度势定来去;其次是要给我老魏以声援。你们不都说我们是“铁哥”吗?前他请辞,俺今亦请辞;其三,亦是最关键点,“是对你新帝的考验”。 人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你新帝为笼络人心,曾放出话说“要保持相对稳定,内阁部司人员一般不动”吗?这才几天时间,前有奉圣夫人被逐出宫,今又有秉笔司礼“罢官”还乡;而朝堂地方,还有那么多魏党官员,岂不一时间人心惶惶?这就是以退为进,无声的反抗。想到此的魏忠贤,在理解并赞赏的基础上,重新向老伙计投去满意的目光------
而此时御座上的崇祯帝,原想今日早朝,仍似往日那样,当徐应元宣布“晓喻阁臣百官,有本快奏,无本退朝”后,偌大的朝堂,上百名朝臣,顿时鸦雀无声,他便可顿松口气,在徐应元搀扶下懒洋洋退朝,回到乾清宫养德殿,躺在龙床上好好睡一觉。
说老实话,自登基这些日子,真算得上日理万机,的确是够累够疲劳了!但却没想到半道上突兀间杀出个程咬金——发生了司礼秉笔太监王体乾请辞事件;才开始他还有点茫然不解:这王老头往常还算老实听话嘛,咋会想到给朕来个突然袭击?
稍顿,当他把冷峻的目光再次投向魏忠贤时,竟发现对方正偷着乐呢!随即他便恍然大悟:看来这仍是该阉人耍的阴谋诡计;是他以退为进的反扑计划之一。
“老奸臣,尽管你为重新掌控朕躬而费尽心机,但任何阴谋伎俩也难逃朕的眼睛。”崇祯帝在心中冷笑一声道,“哼!既想玩朕就继续陪你。再给你来个‘将计就计’,看到底谁是赢家!”他决定再向对手玩个“政治逰戏”。
实事求是说,崇祯今天能把政治理解得如此透彻深刻,并运作得那样驾轻就熟,很大因素得益于,魏阉这位反面教员的刺激作用。若非多年来,对方将自己视为阴谋夺位篡权的最大阻力,亦即政敌,并时时处处不忘打压自己,也许他因失去警惕,就不会一直实施“韬晦之计”,更不会那么潜心的去研究“政治”。
“政治”是什么?政治是交易是妥协是忍常人所不能忍,亦是飞黄腾达是身败名裂,更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还是江山易色人头落地,是美人计苦肉计反奸计三十六计,是思危思变思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