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读书吧 > 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 > 第四章 弟子的饮食2

第四章 弟子的饮食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正是在这种强制性的措施下,形成了中国汉地僧人素食的制度,并一直坚持至今。要说明的是,吃素的制度只有中国汉地僧人独有,世界各国,包括我国蒙、藏及傣族等少数民族的佛教僧人都允许吃荤。

中国僧人吃素,不只是不吃鱼肉,还包括不吃“五种辛菜”,佛教称为“五荤”,指五种有辛辣气味的蔬菜,即葱、蒜、韭菜、薤、兴渠。薤菜类似于韭菜,兴渠据说生长在于阗,味道像大蒜,汊地没有。为什么不吃这五种菜呢?佛经上说,这五种菜气味难闻,吃了这些东西的人,即使能说法讲经,十方天仙也会讨厌臭味,远远躲开。

僧人酒水

僧人不得饮酒是佛教通行的一条根本大戒。五戒、十戒及比丘戒中都有禁止饮酒的戒律。这表明,无论是在家的居士,还是初出家的沙弥,以及比丘僧尼都不准饮酒。据戒律规定,饮一滴酒也是犯戒,甚至手拿酒器请别人喝酒都不可以,这种行为要得到“五百世无手”的报应。

不过,在中国,僧人禁酒的律令不见得被严格地执行了。《西游记》中写到唐太宗送玄奘西天取经,为他斟酒。

玄奘道:“陛下,酒乃僧家头一戒,贫僧自为人,不会饮酒。”太宗道:“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饮此一杯,以尽朕奉饯之意。”

于是,玄奘也就把酒喝了。从《西游记》中看,中国古代有“荤酒”和“素酒”的区别。素酒指用葡萄等果品酿的酒。这种酒连唐僧偶尔也喝几杯,而他的几名弟子虽然严守斋戒,对素酒却是来者不拒。

佛教对饮水一事也十分重视。因为病从口入,饮用不干净的水会妨害生命。佛教将水分为三种。第一种称“时水”,即当时饮用的水,这种水必须过滤,认为可用才能喝;第二种称“非时水”,是当时不用,储存起来供以后饮用。这种水经过过滤后,要盛放在一个清洗过的净瓶中,上面加盖,安置在一个干净的地方,需用时要再三漱口后才能饮用;最后一种是“触用水”,是专门用于洗手或清洗器具用的水。这种水要用专门的器具盛放,不能与净水放在一起,更不能饮用。看起来,早期佛教徒就很懂得饮用水的卫生了。

佛教把饮用未过滤的有虫的水认为是犯戒。称“饮虫水戒”。佛教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两个比丘,结伴前往佛陀所在地。路途中口渴难忍,走到一水井前,一比丘汲水便饮,另外一个看见水中有虫就不喝水。饮水的僧人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喝水?”那个人说:“佛祖定下的戒律,不能喝有虫的水。”饮水的僧人劝说他:“长老但喝无妨,如果不喝,就渴死了,还能见到佛祖吗?”这个人却十分坚定,说:“我宁可死了,也不能破坏佛所制定的戒律。”结果,这位比丘果然干渴而死。喝了水的比丘一个人来到佛的住地,见到释迦牟尼,跟他述说了上面的情况。佛说:“那位已经去世的比丘已经升天有33天了,成就了金身。你虽然见到了我,但因为放纵自己的行为,不遵守戒律,实际上离我更远了。”

这个故事说明,佛教对僧人饮水是非常重视的。正因为这样,僧人在受比丘戒后,要像备齐三衣一样准备一件滤水囊,外出的时候随身携带,以便过滤饮用水。

滤水囊又称滤水袋,是用细绢做成。形状像杓子。它“用绢五尺,两头立柱,钉钩着带系上,中以横杖撑开”。佛律规定,如果没有滤水囊,僧人不得外出超过20里。

不过,中国僧人携带滤水囊的较少,而一种“饮水咒”流行起来。偈子云:“佛观一碗水,四万八干虫,若不持此咒,如食众生肉。”

吃饭规矩

佛教僧人进食,要经过这样的过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