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华夏礼仪,许仙应当走在前面,然后才有大长公主的份。
大长公主实在是太生气了,这才走到了前面去。等她发觉,立即让许仙走到前面。
许仙对这些并不在意,怎奈大长公主非要他先走,他也只能先走了。
这不是大长公主做作……怎么说呢?应该是老朱家的先天劣势吧!
朱元璋建立明朝,与刘邦建立汉朝不同。大汉天下得之于秦,而秦之焚书坑儒,几乎坏了天下礼仪。秦之前的礼仪已经是没人知道。在秦始皇统一中,建立秦朝的时候,曾经建立了一套宫廷规范制度,但刘邦早在推翻秦朝的时候就给废除了。
这就造成了刘邦在殿堂之,那一帮当年出生入死追随他打下江山的兄弟,如今虽然衣冠楚楚地站在前面对他行礼,但是多数的时候是吵吵闹闹,不讲规矩,甚至有些人会为了一些角之争在刘邦朝的时候动起手来,或者在朝的时候喝的醉醺醺的。
当带领着兄弟们打天下,刘邦是大哥,大哥和兄弟之间不分彼此,喝酒闹事都是平常事。但而今大哥坐拥天下,为帝王,兄弟却依然是兄弟,他们以为虽然不在战场了,但关系依然没变,其实在刘邦当汉高祖之后,一切就悄然发生了变化。刘邦不再是大哥,而是君王,兄弟不再是兄弟,而是臣子。
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这需要一个人提点。这个人就是叔孙通。之前的叔孙通毫无作为,只是刘邦边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角,因为有张良等人的光芒遮掩,他即便使出浑解数,也无法引得刘邦的注意。但对仪的要求,使得这个儒家弟子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叔孙通用儒家仪来规范皇家章法,提高皇家尊严,从而使得那些目无法纪的臣子们学会如何以行事。从而有了群臣排列队,井然有序地朝进谏。
儒学也得以登上了帝王的舞台。
但是刘邦是刘邦,刘邦是可以看到有人把读书做官当为一种追求或生存方式,而非靠兵戈铁马征杀轻贱,甚至还会拿这些他瞧不起的儒士们的帽子到尿壶
朱元璋却不行,作为治人之学,发展到了明朝,已经是无人不治了。有明一朝明皇帝们是很是享受了一番为大道理压制的日子。
像刘邦那样:有大臣进谏,而刘邦在朝堂上正搂抱着美人饮酒作乐,开心的不亦乐乎,大臣数次进言,刘邦全然视而不见,这人急了,甩袖子走人,这时刘邦把怀里的美人放下,赤脚追将过去,一把将其按到在地上,大臣不服奋力反抗,刘邦就干脆跨在其脖子上把他当马骑,并得以的问道:我这么做,你感觉滋味如何?
朱元璋只敢羡慕,是想都不敢想的。反过来倒还差不多。
单单是礼仪一项,这老朱家的人便没少受大臣们的教训。没办法,老朱的出身和刘邦虽然也差不了多少,同样是粗鄙。但是他们面对的社会环境绝然不同,一个是礼仪俱废,—个却是只要读过儒书,便知礼。
这人怎么走路,怎么站,怎么坐……是应有尽有,毕竟是发展了一千多年。所以同样的人,刘邦是过的很滋润,老朱却很悲剧,几乎衣食住用行,老朱就没有对过的。而且作为华夏礼仪的承继者,他连反对的理由都找不出来。连带着他的子女们也没少为儒官弹劾。
可以说有明一朝的大臣们,他们—生都纠缠在了这种事上面。
为往圣继绝学,不能说错。却是继了皮毛,丢了根本,不得不说是件极悲哀的事。
这些日子受了礼部排练的许仙自然是明白。当一个人拿着鸡毛当令箭,无疑是让人讨厌的。如果一个民族呢?
难怪这明朝称为汉人诈了—下尸,因为这汉人就从来都没有站起来过。
许仙很奇怪他会想到这些,是超脱吗?还是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