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读书吧 > 异能人的前世今生 > 第七卷 第八十二章 四梵行1

第七卷 第八十二章 四梵行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空净法师灵示:我们每一个人早已具备彻悟的能力。那股基本的能量不断地流入我们的身心之中。有时它会示现成光辉的智慧,有时则示现成烦恼和困惑。因为我们基本上都是善良而诚实的人,我们都有能力认清什么该接受、什么该拒绝。我们可以为自己决定什么能让我们变得清明、完整、成熟。这便是与自己以及与我们的世界做朋友的过程。我们不但得跟我们喜欢的部分做朋友,还得跟我们不喜欢的部分做朋友,因为它们都能教会我们一些事。

我们心灵中有四位善知识,它们随时等待着我们的邀请。但是,我们同时也有五位恶知识,它们随时准备跳出来阻碍我们,它们从不休息。不过,问题在于我们从不尽心尽力去克服恶知识,也不全心全力长养善知识。长养心灵的善知识,是一件自然而且明智的事情。然而人们的心灵,却缺乏明辨善、恶知识的能力。

我们的善知识,就是四梵行:慈爱(ss)、悲心、随喜(hers)与平静(equanimity)。我们必须在自己的心中找寻到这四位善知识。当我们发现自己心中缺少这些善知识,就该知道这是一种缺憾,我们要开始为它们的加入而努力。

慈爱。文字是危险的,它们能够带来一种常恒不变的幻象。我们从小就以文字灌输知识,但是,它们充其量也只不过是观念而已,不是真实的。想像一条河流:“河流”这个字并不能表达出流水的真实,“河流”这个字眼是静态的,而流动才是河流主要的本质。“慈爱”也是相同,除非从心里流露出,否则慈爱是不存在的。字面上的慈爱是无意义。是不值一提的。字面上的“慈爱”并没有任何意义,如同字面上的“河流”只是一种描述,人们必须透过经验才能真正知道什么叫做河流。如果你告诉小孩子“河流”这个字,他不会明白你在说什么。不管这孩子是否认识字。但只要把他的手放在水里。并且让他感觉到水的流动,那么这孩子就会知道河流是什么了。

慈爱也是相同,语词本身是无意义的。只有当你打从内心感觉到慈爱的流动,才会知道佛陀在这么多经典中说法的内容。也只有我们理性与感性的心灵结合在一起,生命才能够圆满。如果一个人只凭着感性的心灵来生活,就会倾向流于情绪化而容易犯错,时常对女士们有所冒犯而不懂得节制。情绪化正意味着对每件事物都起反应,而那是没有用的。理性的心灵本身就是公正之处,人们可借由理性来理解每件事物的内容。然而,如果一个人只善于理解。他可能会有高超的智力,但是感性的心灵却毫无成长。可知理性与感性的心灵,二者必须相辅相成。一个人除了能善于理解之外,还要能善用自己的情绪,如此就能带来内心平静与和谐的感觉。

“慈爱”或“爱”——无论字面上对你是否有意义——并不是一种与亲密爱人相处而产生的情绪。或是因为与家人小孩同聚一堂,或是因为有一位非常值得爱的人。这种“爱”也与功利主义或是本能反应完全无关。实际上,每个人都能够流露出慈爱。爱自己的孩子并不是很困难,大多数人都做得到。爱自己的父母也不是多么困难,除了少部分人之外,大多数人也都做得到。但是这些都不是“慈爱”的实义。

当佛陀谈到有关慈爱的意义时,他提到慈爱必须是对一切众生等无差别的心怀。在《慈悲经》中提到慈爱的极致。正如同母亲疼爱她唯一的孩子一般。你们之中有孩子的就能明了疼爱孩子的感觉,也就能了解这其中的差异。对于自己的孩子,你们是抱持着怎样的态度,而对于别人又是有着怎样的感觉呢?这件事情,你们每个人都必须要厘清。除非你愿意不断地净化自己,直到视一切众生如己出一般。否则是无法真正了解慈爱以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如果你看见一个小孩从脚踏车上跌下来,正坐在那儿哭泣,你会自然地将他扶起来,并且安慰他。这就是慈爱,而且不是很困难。困难的是。如何打从我们内心对所有人都生起同样的感情,何况大部分的人都不是那么地可爱,连我们自己也并非全然地可爱——只有阿罗汉才是。既然连我们自己也不是全然地可爱,我们凭什么要求别人呢?又为什么要对人产生关爱以及厌恶的差异呢?我们会因为不认同某人的行为而对他产生厌恶。没有人永远是对的。只要稍微想一下,就会发现我们都曾在生命的旅程中犯错。即使我不了解你们的生活,至少我可以确定自己的确如此。每个人都会犯错,如果我们自己都无法避免犯错,凭什么要求别人表现得完美无缺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