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读书吧 > 今后开始喜欢你 > 第360章 房子能改变阶级吗?

第360章 房子能改变阶级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会因受不了突而其来的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逃生。

温水煮青蛙,刚开始的时候青蛙以为在给他洗桑拿,等到水越来越烫了才发现自己就快灭了。

某种程度上而言,韩奕就是那只自愿投入到沸水中的青蛙。

在一个安逸的环境中,人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迷惑,最终导致消沉、放纵和堕落。这个道理他很清楚,从奕汇做起来之后,他就没有片刻放松过警惕。

这个安逸的过程是一点一点的变化,让人在不易察觉中完成了整个蜕变,待醒悟过来却为时已晚。相反,如果将人突然从“天堂”扔到“地狱”,由于落差极大,人的反应也非常强烈,从而迅速做出选择,不至于最终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本可以安安逸逸地抽离这场股权争夺带来的困境,可他还是愿意留在这残败的公司里,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还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大的能力?他自己也给不了自己答案。只是这样一来,他在心里暗自答应抽更多的时间陪伴白雪这件事又很难做到了。

人的欲望嘛,是永远都没有止境的。而且,当一个人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了很多很多之后,他是不愿意舍弃的,会握得很紧不愿撒手,特别是男人。

谁不想有很多很多的存款,住着洋房,开着跑车,游戏人生呢?即便韩奕说自己肩扛着很大的责任,他也从没有否认自己对金钱和名誉的渴望。所以,投入大笔资金和精力,让大融起死回生也是对名利追求的体现。

如今社会,对于普通的上班族来说,摆脱阶层的一大驱动力就来自于房子,如果你没有买房,哪怕你工作不错,薪水不错,你基本就是底层。

但是一旦你在一线城市有套房子,你就很容易是中产阶级了,也就是上面所说的百分之一的人。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整个社会都在“人以群分”,比如飞机有头等舱,高铁有头等座,一等座,二等座,酒店也有商务套房,豪华大床房,普通标间等等,这说明未来社会的等级只会越来越严格。

要打破这种局面,很多人选择赌一把,买套房。

BBC的一部纪录片《人生七年》也用49年的时间揭露了一个残酷的事实,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这种阶层是很难打破的。这其中只有一个叫尼古拉斯的男孩,成功打破了阶层的天花板晋升为精英。纪录片说,这个概率仅约为7%。

但是生活中的人们,很多都不会将希望放在这7%上,这也是他们义无反顾选择买房的原因。

当所有的青涩心事,都变成了衣柜与化妆品之上的灰尘,当仗剑走江湖的豪情都冷却成但求安稳,当所有牛逼哄哄的梦想,都变成了买房。你终于承认,小时候那些,画家,科学家,发明家,老师,医生等崇高的梦想,如今好像跟你没有任何关系了。

为了买上一套房,你的日常生活变成了加班熬夜,你每天的生活费加上吸烟预算是20块,你说你算了算,除去房贷,还剩600块,固定的生活标配不能变,否则就不够了。而你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别人喊你去吃黄焖鸡你都不去了。

偶尔你也会感伤,说房子取代了梦想。

其实呢,他们都清醒地知道,买房让梦想实现得更好了,给父母的安心晚年,给孩子的五彩斑斓的童年,给爱人的温暖小窝。告诉别人,你看,我都在慢慢实现,不是吗?

韩奕大学毕业三年了,班级微信群很少响了,偶尔响一下,是某某买房了,晒几张新家的照片,招呼大家说,以后就在某某安家了,同学们路过可以来玩啊。

他会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在聊天框底下恭喜啊恭喜地接着,可有多少人脸上却划过一缕忧伤,心想:“我什么时候才能有套房啊?”

同学见面,不是在聊房价,就是在说房贷,你嘴上虽然说终究是过客,买房干嘛呀,但还是偷偷地去交了首付。

你说你受够了租房,在北京每个月房租4000元,一年下来房租都顶小5万,且不说你一年能不能挣5万,就说你每天省吃俭用,钱没给你爹没给你妈,全交给了陌生人——房东,你憋屈。

你终于如愿在五环上买了一套房子,你说银行每天都催你还钱,想死都不敢死。

有人会看着你,回忆式地问,你以前的梦想不是当一个舞蹈家?

然后你脸一拉,瞪他一眼说:“小孩子才有梦想,我只想买套房。”

有这么一则小故事:

一个北京人,1984年为了圆出国的梦,卖了鼓楼大街上一个四合院的房子,凑了30万去了意大利。

在意大利他艰辛节俭地度过了30年,终于攒下1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768万),准备回国安享晚年。

回到北京,他去了原来的老房子看了看,发现当年被卖掉的四合院现在中介挂牌8000万出售,他刹那间崩溃了······

这个故事说明,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所以,有人说决定他们现在生活的就在于他们10年前有没有选择买一套房。

根据某一所研究院的2016年财富报告,可以清楚得出,拥有超过约515万人民币净资产的人,已经属于全球最富裕的人这一结论,据说这一类人只占全球的1%。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