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高坐御顶,用手点指下面的臣工道:“哪位将军愿带兵剿匪?”
别小看这简短的一句话,皇帝一句话就已经达到了三重效果!首先是暂不讨论追究责任的问题,没工夫纠缠前因后果,尤其是主将战死、也许是畏罪自裁先不去管它、那算是死无对证了。其次是哪怕留下无限的揣测,鉴于一贯的人际关系复杂,抛开来不用你们管,皇帝心里有数,不用摆在明面上,而明面上的事儿是大唐不能吃败仗,赳赳大唐的脸面比一切重要。第三就是剿匪二字,代表着既不是平叛,也不是对战,大唐稳如泰山没有叛乱可平,辽东之外、长白山左右、三江平原都是大唐领土属地不存在国与国的关系!
但这可就给武将们出了个难题,因为既然仅仅是剿匪,那战斗规模就算是钉死了,没有精锐大军派给你,也没有打持久战的理由,理所应当的手到擒来一击而胜……谁有这个把握?再者,从私心上说,薛家将败了,你一去就胜了,你逞什么英雄?你让姓薛的脸往哪儿搁?要知道,薛家的背后还牵扯着最得宠的武惠妃呢!
武将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把目光聚焦在了刚刚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李林甫身上,好似一个光圈照过来,皇帝自然心知肚明,也就望过来。李林甫暗骂一声,脸上不动声色,只能出班,发表意见:“薛家将常年驻守辽东久经战阵,也没有人更熟悉辽东战况,臣启陛下,让薛家将就地组织反击,一来给忠良戴罪立功的机会,二来免了从京城发兵长途奔波的耗费和麻烦。”
这句话若是记载在史书上堪称标准,大方得体字字正确毫无瑕疵,换句话说,就是句废话……废话永远正确……但也隐藏着三件事:一是保住薛家的军权,二是保住大唐的颜面,三是试探皇帝的反应,如果皇帝应允了,证明皇帝也不想让武惠妃一系失势,如果皇帝坚持换将出征,那自己反正众目睽睽之下既帮薛家说话了,也把可能的风险摆给皇帝了,自己先没责任了再说。
可惜,世间事总是事与愿违,平时比李林甫还老成持重的人里此刻竟然冒出来一句阴阳怪气的敲边鼓:“就地组织反击?薛家还有可用之人么……”无数的眼睛望向声音的发源地,竟然是国子祭酒颜惟贞!
老而不死谓之贼!李林甫差点儿一口逆血喷出来,偏偏还得咽回去。颜家是圣人后代啊德高望重的说什么话都无罪,李林甫的老师的老师都是人家的学生的学生,所以李林甫即便封侯拜相了见到姓颜的终究要让着走。
其实颜惟贞还真不是针对李林甫或者薛家唱反调,恰恰相反是自以为对薛家好,毕竟薛家儿郎战死沙场的够多了,颜惟贞的心思单纯的就是想让忠臣良将家里多留些血脉,这是好意,只是不合薛家利益的时宜罢了。
李林甫只能闭嘴,耸耸肩退在一边,偷偷瞥皇帝一眼,心想,您随便吧。李隆基坐在御座上真是差点儿憋不住笑喷出来……但紧跟着,李隆基也笑不出来了……也许是受到颜惟贞的搅局,又一个人灵光乍现中感觉能抓住某个机会!他就是刚刚靠铁血手段受宠的酷吏吉温。
吉温也是偷瞄到皇帝的表情在脸皮内隐含着笑意,于是吉温误以为皇帝认可颜惟贞的话,也误会了颜惟贞的意思以为是在讽刺薛家怂包,所以吉温大步迈出,义正言辞的声若洪钟道:“启奏陛下,薛家将之所以战败,皆因在辽东大肆敛财而不思军务所致!其前因后果臣早有耳闻,辽东百姓苦不堪言,滴滴血泪不下于战死的将士!臣今日弹劾辽东镇守薛楚玉勾结江南转运使韦见素放高利贷敛财!人证物证俱在,请吾皇圣裁……”
吉温说的斩钉截铁,太极殿里鸦雀无声。每个人心里都有账本写得清楚,偏偏只有这个愣头青拿出来显摆,光天化日的,你是要扒掉大唐朝廷的裤子晒晒么?
本書首发于看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