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长野业正可以在上杉宪政不在国境坐镇的前提下,一口气拉起一万五千人出阵,几乎把上野国能动用的主要国人势力都拉进来,强大的组织里和高效的指挥还是很不容易的。
坐镇平井城的北条氏康丝毫没有慌乱,凭借出色的手腕很快又把投靠北条方的上野国人安抚下来,如那波、赤井、富冈等最先投怀送抱的国人,早就已经没有后路可退,自己的嫡子都交给北条家还有多少选择权?
一旦自己不听话,北条氏康就可以买通自家的谱代家臣串通起来把这个家督逼迫隐居,拥立自己儿子做家督,到时候戏照样唱,自己则连一个配角都捞不到。
有上野国的带路党支持,长野业正的箕轮众刚猛一下就立刻缩回来,联合厩桥城的长尾景虎摆明车马要与入侵者北条家狠狠斗一场,另一边北条氏康也意识到自己两万对付长野、长尾的两万五千联军有些不妥,急忙向后方下令增兵。
包括新降服的下総千叶氏在内的众多国人随之阵参,半个月的功夫就再次募集一万五千大军,这下北条家以三万五千对抗两万五千,从兵力劣势转变为兵力优势,北条家上下一下踏实多了。
为了给北条家增加更多筹码,北条氏康还把他的女婿足利藤政也给拉过来作为底牌,北条军阵内升起足利二引两旗,正好与厩桥城的上杉笹形成对应,好似在说你有关东管领,我有关东公方谁怕谁啊。
双方各自站住脚跟展开各种军事试探,几千人不等的军事冲突时有发生,今天长尾军攻陷一座从属于北条家的城砦,明天北条家就还以颜色攻陷上野国人的一座城砦,双方跑马拉松式的对抗可坑苦了上野国人众。
距离平井城最近,压力也是最大的仓贺野备前守为广坚持不住立场,在顽强抵抗十几天后,终于还是在七月末尾降服北条家,身为上州八家之一的仓贺野氏降服不啻于一个惊天噩耗,在他身后就是箕轮城与厩桥城,这一叛彻底打乱长尾景虎的军事部署。
假若由着北条家一点点调略下去,这战争就真的不能再打下去了,于是就在北条家主力攻略岛名城的时候,长尾景虎亲率一万大军出阵奔赴岛名城。
北条氏康的风魔忍者一直全神贯注监视着长尾家的一举一动,在厩桥城出现异动的同时,北条氏康就第一时间收到消息,果断放弃对岛名城的攻击,转向厩桥城方向前进,双方在利根川西岸相遇,而此时北条军以三万对一万取得兵力上的绝对优势。
长尾景虎立于阵幕下眺望着远方的三鳞旗,长尾军本阵东侧就是湍急的利根川,在此向西不远处是利根川水系的分支鸟川,岛名城恰好是出在鸟川与利根川汇合前的三角洲中间,两条河川直线距离不过半里,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上野国最富庶的地区。
长野业正也在此时率领大军赶过来,见到长尾军在利根川岸边布阵就想主动靠过去,这是一个很自然的动作,双方主力会合抱团抗击北条军,而北条氏康则不愿意看到这个局面,于是北条军立刻向长野军发起进攻,企图利用兵力优势一鼓作气将长野军打退下去,再回身攻击长尾军的战略目的。
“分割包围各个击破!他肯定早就等着这一刻了吧!”长尾景虎如猛虎般的目光森然的扫过越后众将,号令道:“诸君听令!跟随本家击溃北条军,为管领殿夺回平井城!”
“是!”
长尾军毫不犹豫的出击,以扬北众内安田长秀、鲇川清长队为先锋直冲北条军侧翼,负责谨守北条军右翼的江户众一手役,北条家谱代家老远山纲景也不敢有丝毫大意,急忙命令配下国人众摆开阵势抵挡长尾军的冲击。
北条家的寄亲寄子制度下以配下各领国的具体特征,将几各领国内分为几个主要国人集团,他们的名字以“众”来命名,比如南关东的江户众就是势力最庞大的一支国人集团,由北条家的谱代家臣担任军事首领,这个首领又被称作“一手役”。
配下国人领主身为分城城主,在战时听从首领的号令招募兵员随军出征,在国人领主配下的家臣作为寄亲是地方上的有力豪族、地侍,再往下也就是底端具体到骑马武士、足轻、弓足轻、铁炮足轻等各兵种就是寄子。
这套寄亲寄子制度,将国人集团细分到每一个环节,平时务农战时出阵,每年需要负担一定的军役训练,在农忙或者课过当年军役的情况再次出阵,领主就必须给予寄亲寄子一定的税赋免除的优惠以换取他们跟随出阵。
这一套严密的体系不是北条家独创,畿内三好、甲斐武田在信浓也是施行类似的制度,今川义元似乎有意在远江试行这套制度,只是他能否在没有太原雪斋的情况下完整的执行这套制度还是个疑问。
江户众作为南关东土地最肥沃、知行最高的地区,负担着五千余人的军役,他们也是北条家配下最大的一支国人团体,相比之下松山众只有一千两百人,三浦众只有一千一百人,作为北条家的有力国人,承担着抵抗长尾军主力的重担也是北条氏康对他们的信赖和重视。
长尾军的先锋来自扬北众,安田长秀与鲇川清长都是能征善战之辈,发觉对面的北条军乃是一支国人众旗帜的武装,顿时有种被人轻视的恼火感觉,两人发觉江户众缓缓移动的阵形略有破绽,就默契的指挥一千军势加速猛冲。
第一波就冲击来自手持三间枪的足轻队,虽然学不到吉良家奢华的武器装备还有各种搭配新武器的特种战术,但是学一下枪衾还是没有丝毫问题的,长尾军内的各大主力军团都已经能够熟练的掌握枪衾的使用,在即将接阵的时候,足轻队忽然散开错落散乱的阵形撞在北条军的枪阵上立刻引起巨大的反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