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北洋新军再次出征,在东北军身上栽了个大跟头的袁世凯,非常清楚这次围剿对他有多重要。打不赢东北军,说穿了还是北洋新军实力不足。
可眼下这支扩大张近三万人的革命军,其中只有一万左右的新军,其余近二万都是扩充起来的所谓革命军。连这些人都打不过,袁世凯自问没法向朝廷交差了。
跟前次一样,这次同样集结了六镇兵力的袁世凯,以三路合围的方式,试图一举击溃革命军在广州附近布下的防御阵地,以尽快解决这场起义行动。
根据朝廷送来的资料,袁世凯也清楚革命军后面,到底是谁给他们提供大量的军火。最初有些担心的袁世凯,在得知汉城发生暴动,岛国人死伤惨重时,他就知道这事是谁做的。
看着身边几位重要的心腹干将,袁世凯也很感叹般道:“这个刘汉青,还真是个狠角色。不找革命军麻烦,却找岛国人的麻烦。最厉害的,明知是他做的,岛国人还不敢吭声。”
对于袁世凯的感叹,段祺瑞也点头道:“确实,如果这次革命军身后,站的是东北军,只怕我们根本不用动手。如果是岛国人的话,到可以好好打一次。”
‘芝泉,不可大意啊!虽然革命军身后,得到岛国人的资≮,助。可据我所知,这些革命军官兵打仗还是很用命。真两军交锋的话,你必须用全力才行。’
‘是,慰帅!’
在北洋新军的将领们。开始盘算着与革命军的交手之时。在广州的都督府,孙仲山跟几位起义领导者。同样在进行紧张会晤商量对策。
看着三路合围的北洋新军,孙仲山同样有些凝重的道:“克强。我们前线防御准备的怎么样?这一战,关系到我们这个民主政权,能否扎根于此。必须全力以赴才行啊!”
担任革命军军长的黄新,跟孙仲山也算老搭档。面对这样的询问,黄新同样很谨慎的道:“单论兵力,北洋新军是我们的两倍,实力上我们差北洋不少。
其次根据我们打探到的情报,北洋新军带了不少火炮过来。而我们部队里,很欠缺火炮这种重型武器。两军交战的话。只怕会吃亏啊!逸仙,我们能再问对方要点火炮吗?”
对方是谁,孙仲山自然也是清楚。面对黄新的询问,孙仲山摇头道:“只怕不行!火炮不比其它步枪之类的武器,如果他们再支援火炮,只怕我们就被动了。”
事实上,有关岛国资助他们起义的事情,孙仲山跟黄新都清楚,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可想要革命的话。不付出一些代价自然不可能。
可现在的情况是,东北军一直盯着岛国方面的动作。前次汉城的暴动,就可以称的上是一次警告。如果岛国再支援火炮,天知道东北军会干出什么事情来。
旁边一位同样担任一师之长的程爵邦。却感叹道:“要是东北军能跟我们联手,还怕这些清廷的狗腿子吗?真想不明白,这个刘汉青有实力为何不动呢?”
对于程爵邦的感叹。众人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可孙仲山还是道:“他跟我们想实现的理想不一样,在东北他同样实行独裁式的统治。而我们要的是民主共和。
如果让刘汉青取代清廷,只怕又是一个封建独裁统治者。这次只要我们挡住北洋新军的围剿。我相信在广州我们能建立一个,比东北军更强大的革命根据地。”
独裁?事实上东北军实行的统治,还真的有些独裁。只是到过东北,并且见过刘兴华的黄新明白。刘兴华实际上,也比较欣赏民主共和建国。
但在刘兴华处置满清的态度上,黄新则显得有些不认同。在他看来,满清统治华夏这么多年,杀了多少同胞。这笔血债,必须要跟满清清算才行。
而刘兴华的意见,则是希望国家能平稳过渡,最大化保存国家的元气。不论满清也好,其它民族也好,真正建立一个各族和平共处的国家。
在黄新看来,刘兴华说他们追寻的理想太过天真。黄新何尝不认为,刘兴华所希望看到的国度,根本不可能实现呢?满汉结下的仇,岂是这么容易解的?
观念上的不一样,让当时初见刘兴华的黄新,多少显得有些失望。可他必须承认,如今的东北在刘兴华的统治下,确实成为华夏最为富饶跟强大的地方。
可刘兴华不思进取的态度,让黄新同样很看不惯。在他看来,此刻的刘兴华,兵力如此雄厚,为何不一举铲除京师的满清政权,最后再实现民主共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