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自打昨天一直到今天早上,李过和戚老汉相见恨晚,甚是投机。而关键就是两个人太投机了,反倒出了错。
李过对戚老汉的学识那是大大的崇拜,戚老汉所言之兵法让李过大开眼界,虽然兵法玄妙,李过一时领会不了那么多。但李过仿佛是一个看见宝库大门敞开的人,猛然间看见了宝库内遍地的珍宝,虽然暂时拿不到,但如何不欢喜!
戚老汉隐居多年,自己的身世一句不提。但戚老汉见到李过,与李过一交谈,也是快意顿生,心想,这个娃子,深得我心。
于是,戚老汉便说道“现在天下弥乱,我又老迈,已无用武之地。老汉我本来心灰意冷了,可是你却来撩拨我。”
“师傅,弟子打扰您老人家了,心里不安。”李过又深施一礼。
“不妨事。”戚老汉毫不在意“按道理讲,你我初次相识,你叫我师傅,似有不妥。”
李过刚要张口,戚老汉摆摆手,示意李过不要说话。
“可是,你这个孩子胸中藏有大气魄,我老汉阅人无数,是看得出来的。但你对老夫恭谨有加,你便称我一声师傅,我也未觉得莽撞。”戚老汉有收徒之意。
戚老汉话刚一说完,李过立时跪倒在地,当当当,磕了三个响头,行了拜师之礼。
戚老汉面带笑容“既然如此,那我就收你做徒弟又有何妨,我就把我所学传授给你,也不算辱没了你。”
李过心想,这哪里是辱没,简直是天赐良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戚老汉却不说话,径自走到墙角处,摸索了一阵,掏出一本书来,递到李过的手上,对李过说“这本书就送给你。”
李过接过那书,看了看书名,却呆住了,书名上写着《纪效新书》,这不是明末著名的将领戚继光将军,总结多年编绘的兵法么?这老汉也姓戚,莫非与戚继光有莫大的关系。李过看看戚老汉,知道他不肯说,自己也不便问。
老汉指了指书,“这本书虽然已经印刻,可是大明之下,却无人琢磨,竟白费了印书人的苦心了。加之此兵法看之容易,行之难,又没有人军中指点,怕快要失传了。”
李过心情激动“师傅,我李过在此发誓,一定要让这部兵法发扬光大!一定不会辜负撰写这本书的戚继光将军!”
戚老汉见李过如此说,不觉眼睛湿润起来,连声道“好好好,你有如此志向,我没有看错人。这样,兵法玄妙无比,我就随你到你的部队去,在军中一一指点于你吧。”
“师傅,你老人家肯下山,我李过求之不得!”这是李过的肺腑之言。
“你也不必如此说,找个好老师难,找个好徒弟又何尝容易呢?你现在在三边何地驻扎,我这就随你前去,早日练兵!”这戚老汉也是性情中人,说干就干。
李过犹豫了一下,沉吟了半响,方反问戚老汉“师傅,我等研习兵法,所谓何事?是不是为了保家卫国,让黎民百姓享受太平呢?”
“是啊,怎么了?”戚老汉不明白。
“师傅,实话实说,我并不是把守一方的明军将领。”李过也不想骗戚老汉。
“那你是?”
李过便把自己如何如何受到压迫,如何如何被逼无奈,如何如何的造反起事,造反后如何如何的占了地盘,又如何如何的帮助百姓。总之,说的基本属实,只是造反却是自己主动的。
戚老汉越听越惊,到了后来,终于听明白了,自己眼前这位爱徒竟然是乱匪,说的好听点,是农民军。
戚老汉一拍桌子“大明弥乱至此,不都是你们造成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