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之外,天街尽头,萧慕春见杨延昭走来,正欲赶着马车上前,却见一黑衣长袍人已先他而行,“可是杨璟,杨大人?”
正低首冥想的杨延昭抬起头,此人他也见识过,是王溥府上仆役,那日引他去国公府的小厮。
几句客套之后,来人言道国公相邀,虽不解缘由,但杨延昭还是欣然前往。
祁国公府,王溥一身白衫,在院子中品茶,见到杨延昭,面露出笑意,随意的说了些话后,径直开口道要出银子为三馆题字。
闻此言,后者大喜,王溥不过问朝事,但是地位却是有的,如今主动要来题字,对于心动但有所忌惮的其他人来说,无疑是个大的推动。
一番感谢之后,杨延昭拿着写好字的宣纸,与那三千两银子,道别了王溥,坐上马车,还未到院子,却又闻得寻唤声传来。
“杨大人可在车中,我家老爷想请杨大人去府中一叙。”
掀开车帘,看到一青衫人来,似乎有些眼熟,但一时又想不起来。
似乎看出了他脸上的疑惑之色,来者笑了笑,“我家老爷是当朝少保,当初杨大人登科及第时来府中做客时,小人还见过大人。”
原来是赵普的家仆,怪不得似曾相识,宰相府他也去过几次,只是后来刻意的远离,倒是一时给忘记了。
自打回到汴梁,这算是赵普首次请他,杨延昭当然是不好推辞,遂下让萧慕春调转马头,跟着来人,往朱雀街行去。
多日未见,云锦白袍的赵普显得温文尔雅,很是热情的招呼着杨延昭,而他身后的温仲舒与韩国华便显得有些窘然。
喝了些茶水,说了番朝野上的听闻趣事,赵普这才道出了请客上门的意图,原来,他也想掷金来题字。
三馆中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已被题完,但杨延昭早就做好了准备,还有凉亭等未题名,而且楼阁那么多,每层都能贴上写名言警句,署上签名印章,这岂不是更拉风些?
果然,赵普很是欣喜的写了一句自认为很是满意的话,“读圣贤之书,当明经伦而晓百味,开大宋万载盛世。”
看了这飘逸的字迹,杨延昭心中不禁又想起了曾经在脑海中牢牢印下的‘半部论语治天下’,不由得暗叹了口气。
看来,韬光养晦的人太多了。
取了银子和字,杨延昭在赵普府上并未久待,而后者也已明白他故意拉开的距离,也未强留,只是笑着道日后闲暇无事,前来坐一坐,这些,杨延昭自是应承了下来。
有了王溥和赵普的带头,顿时,杨延昭的院子变得热闹起来,连续几日,不断有人寻来,甚至一些不问世事的退隐老臣也派人寻了过来,很快,便卖出了十多份的题字。
当然,还有源源不绝,闻风而来之人,这些,杨延昭都不应允了,物以稀为贵,既然不趁早下手,那只能后悔去吧。
至于得罪人,这点,他倒是不担心,有宫中的那位正主罩着,自然是没有问题,或许,宫中的那位主便是要扶植出一位与众多朝臣为敌的无派系无势力权臣。
虽然有些不愿承认这种猜想,但是眼下杨延昭也别无他法,只能走一步是一步了。
终于,银子够了,三馆那边继续如火如荼的运作起来,千人同时开工,很快,一座三层六十间的小楼耸立在了三馆的一侧。
望着那红砖绿瓦,杨延昭心中舒了口气,抹掉了脸上的汗珠,咧开嘴,笑的很是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