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垣心里嘀咕,见三位白发苍苍的大学士都是面无表情,目不斜视,知道不好惹,于是向文祥问道:“博川,你不在军机当值,也要进去见太后,是有什么事?”
文祥抱歉地笑笑,道:“我也不大清楚,大约是给皇上添派师傅的事吧。”
才启蒙的小皇帝,在热河的时候,因为要一切从简,所以只派了李鸿藻这一位师傅。现在既然回了京,添派一两位师傅,是题中应有之义,本身倒算不上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但若由此开了太后召见外官的先例,那就非同小可了。端华忍不住,嚷嚷起来:“太后不得召见外官!就算是要添师傅,那也得由我们来承旨写旨,你们怎么能这样胡来?”
“四哥,”恭王看着端华,面带怒色,大声道:“你说的这规矩,你自己去跟太后说吧。”
说罢,恭亲王自顾自地开步向里面走去,文祥和三位大学士,自然也堂而皇之地跟了进去。
载垣和端华几个,楞在当场。肃顺和杜翰昨夜在密云就缚,他们还不知道。而缺了作为主心骨和谋胆的这两个人,以载垣的无能和端华的草包,对恭王的扬长而去,面面相觑。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恭王连同文祥等几位重臣,已经出了养心殿,往军机处来了,手里还捧着圣旨!
恭亲王进了军机处,站定了脚步,大声说道:“载垣,端华,穆荫,匡源,焦佑瀛,接旨!”
“未经顾命大臣之手,哪来的圣旨!”载垣感觉不对劲,硬邦邦地回了一句。
恭王也不去管他说什么,自顾自地将手里的圣旨展开捧读:“奉旨:将载垣、端华、肃顺革去爵职,拿交宗人府。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退出军机。应得之咎,派恭亲王会同大学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分别轻重,按律秉公具奏。”
恭王的话音才落,被曹毓英等一班人称为“焦大麻子”的焦佑瀛,已经感觉到末日,哎呦一声,晕倒在地,但站在前面的端华,却不像他那样懦弱。
“你们这是乱命!”载垣还没说话,端华已经暴跳如雷,大吼道:“乾清门侍卫何在?”
话音才落,立刻便从隆宗门转进来十几名带刀的乾清门侍卫,单膝点地,哗啦啦跪了一片,齐声道:“听王爷吩咐!”
“恭亲王祸乱朝政,给我拿了!”
“嗻!”侍卫们霍地起身,紧紧盯住了恭亲王。
恭亲王冷笑道:“端华,这里是京城,你当还在热河?”将手轻轻一摆,说声:“拿吧。”
“嗻!”那十几名乾清门侍卫扑过来,却是把载垣和端华扯了大帽子,双手反剪,收拾得动弹不得。端华又惊又怒,拼力跳着脚,破口大骂,“你们这是乱命,大行皇帝尸骨未寒,你们……”
恭亲王吩咐侍卫:“立即将他们送宗人府!明天带他们去见肃顺。”
一夕之间,清廷天翻地覆,施行了不到两个月时间的顾命制度,被废除。那些平日里仰肃顺的鼻息,将顾命大臣倚为靠山的官员,无不胆战心惊过日子。而更多的人,受过肃顺的排挤打击,此时将一腔愤怒和欢喜都毫不掩饰地发泄出来,置酒高会,口沫横飞,大骂肃顺的跋扈,同时也大赞两宫的英明和恭亲王的魄力。
顾命大臣下狱的下狱,待罪的待罪,军机处只剩下文祥一个军机大臣,几乎变成空转,这样的状况,亟待改变。倒不仅仅是补人的问题——补人总是容易的,关键是要将朝廷的政制先确定下来。
皇帝还小,不能亲裁大政。在这样的情况下,必得有人辅佐,代行皇权。既然顾命制度已经被砸得粉碎,那么无非是在摄政与垂帘之间,做一个选择。
摄政,恭亲王算是合适的人选。然而说到摄政,多尔衮的例子摆在那里,殷鉴不远,当时若不是孝庄太后曲意周旋,甚至传出“太后下嫁”的秘闻。因此没有人再敢做这样的倡议。就算恭亲王本人想这么做,也没人敢提议。
既然摄政不可行,那剩下的唯一选择,就是垂帘听政了。实际上,这已经是朝中大老心照不宣的事情,而恭王在热河与两宫的密谈中,彼此也已经取得了很好的默契——慈禧太后的原话是:“以后外面的事儿,我们姐俩都托付给六爷”。
这算是在摄政和垂帘之间,一种折中的办法,也是在两宫太后和恭亲王之间的一种平衡。暂时来看,两方对这样的体制,都表示满意。有了这样一个宗旨,剩下的事情就是召集王公大臣、六部九卿、翰詹科道,集议垂帘的章程。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由恭王开了六个人的军机大臣名单,呈送两宫御览。名单上的人,是恭亲王、桂良、宝鋆、文祥、沈兆霖、曹毓英。他们议定八位顾命大臣的罪名。既然案子是比照谋逆来办的,那么领头的肃顺、载垣和端华,就绝无活命之理,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景寿,也该各有应得之咎。
杀肃顺,在慈禧太后看来,是大快心意之事。肃顺当时在热河跋扈不臣,断绝宫禁,逼得两宫俯首认错的情形,她至今想起来,仍然是恨意满盈。慈禧决定将肃顺定了弃市,而载垣和端华则得赏一个全尸,赐令自尽。
剩下的五个人里面,两位太后和恭亲王,独恶杜翰。他替肃顺他们出了不少坏主意,包括意图劫驾。可见杜翰罪行的程度,实在不下于载垣和端华,照理,也该难逃一死。然而他是杜受田的儿子。咸丰皇帝能得大位,全靠老师杜受田的帮忙,因此无论如何,不可以把杜受田的儿子一刀杀了。
于是将剩下的五个人分为三等,景寿以反正的功劳,邀得宽免,不再加罪;穆荫、匡源、焦佑瀛,革职永不叙用;杜翰则定了充军,发往极北苦寒的乌苏雅里台。
之后,慈禧还对这次政变中立下功劳的主要人员,做了封赏,第一功自然是恭王,于是在和硕亲王的名号之上,另赐了一个响亮的名头“议政王”。醇郡王赏了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总掌宫禁宿卫,是个极重要的位置。荣禄和胜保官都升一级,另加赏所有武将最为看重的花翎一支。
“曾国藩和左宗棠那些湘军将领怎么办?他们都是肃顺提拔的!”恭亲王最后对慈禧说:“他们的兵权……?”
“湘军的厉害,本宫见识过了。那个曾纪泽,带三千人屠戮胜保的两万精兵如屠杀猪狗。幸好他们不是肃顺的人,否则你我不会有今天。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曾国藩一定要大赏!”慈禧情绪有点激动,说:“曾国藩加太子少保衔,任两江总督兼协办大学士,督办四省军务,其巡抚、提镇以下悉归节制!”
恭亲王还想说什么,慈禧说:“他们刚攻克了安庆,立了大功,应该大赏。要是逼急了他们,他们杀进京城来清君侧,怎么办?依本宫看,朝廷今后也应办洋务,旗兵也要用洋枪洋炮。”
“本王也正有此意。”恭清王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