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读书吧 > 带着帝国当皇帝 > 第二十章 同盟达成

第二十章 同盟达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晚生苏仪,从北方而来,有要事告知钱大人。”

钱谦益一愣,纠正道:“老夫已经罢官多年,苏公子何来大人之称。”

“晚生断言,不出旬月,钱大人不仅会重归朝堂,而且会比以前更进一步。”苏仪的话不温不火,但是却让钱谦益明显眼中一亮,急忙拉着苏仪往书房而去了。

短短两句话,苏仪已经释放出足够多的消息和诱惑力,钱谦益虽然在政坛上无所作为,但是毕竟也是混迹过官场的老官僚,自然听出这两句话大有玄机。

“苏先生从北而来?”不知不觉间,苏公子已经升级为苏先生了。

“正是,晚生正是从京城而来。”

“京城情势如何?陛下可无恙?朝中诸公可好?”

“京城已破,陛下自悬煤山殉国而死。太子落于贼手,朝中诸公非死即降,京城已经完全落入贼手。”

钱谦益默然不语,沉默半响后方道:“南京诸公可知道此事?”

苏仪晒然一笑道:“南京诸公误信谣言,以为陛下无恙正乘舟从海路南下往南京而来,想必此刻正在筹备迎接圣驾入城之事。”

“先生寻老夫所谓何来?”钱谦益终于问到点子上。

“不为其他。陛下驾崩的消息不ri南京城中诸公便可得知。国不可一ri无君,拥立新君之事已经迫在眉睫。晚生前来,是想送大人一场富贵,自己也好有个上进之阶。”苏仪从容不迫,表情淡然,但是却透着一股子真挚。

钱谦益有些茫然,显然还没有搞清楚这里面的厉害关系。说到底还是政治灵敏度不够,政治经验比较欠缺。

“大人,若是拥立新君,当以何人为选?”苏仪开始启发道。

“自然是从宗室诸王中选择。听闻福王如今正在淮安,潞王正在杭州,还有桂王唐王等远在梧州。这四王都可入选。”钱谦益隐隐想到了一些,缓缓作答道。

“那大人以为若按照皇家伦序,最应该继承大统的是哪位王爷?”苏仪又问。

“福王为陛下之兄,又为神宗皇帝之孙,自然最有资格继承大统。”钱谦益说完忽然“啊“了一声,霎时脸se沉重起来,显然已经想到了其中的关节之处。

“大人应该已经想到此节,如今福王已经成年,若是继承大统,难免不会因为当年万历朝三大案对东林诸位清流君子产生嫌隙,到哪时,想必作为东林领袖的大人也再无回天之力了。”苏仪继续加温,就是要把这伤口给撕开,将钱谦益的恐惧无限放大,让他由衷的害怕福王即位,从而更坚定的支持潞王。

钱谦益一言不发,脸上表情变幻无常,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显然内心波澜起伏。

“而且晚生听闻福王不仅yin邪无度,而且气量狭小,睚眦必报。若是他ri继承大统,对东林一脉生了嫌隙都是小事,若是因此受jian佞蒙蔽蛊惑而大兴牢狱,重演当年六君子之事,想来又是血雨腥风,又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而因此遭难。大人身为东林领袖,在士林中威望卓著,在南京朝廷也有名望,若是此时不登高一呼,扭转乾坤,只怕ri后会抱憾终身啊。”苏仪循循善诱,不断的给钱谦益升温。

钱谦益霍然起身,脱口道:“一定不能让福王即位,一定不能。”说完又有些觉得自己有些孟浪了。

苏仪却是很快附和道:“大人所言极是。晚生知道大人一定不忍生灵涂炭,忠良受冤。晚生以为,以大人在士林和朝廷中的威望,若是弃了福王而另寻一贤王而立,不仅是东林之福,更是国家百姓之福。而且新君顾念大人拥立首功,入阁拜相那也是指ri可待。”

自古以来,对于一个皇帝,尤其是来路不太正的皇帝,最大的功劳自然是拥立之功。这定策之功的吸引力之大,足以让一个小官封侯拜相,所以也会吸引那么多人造反,换皇帝成了权臣全力的最好体现。

钱谦益已经彻底动心了,入阁拜相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如今这大好的机会就摆在眼前,若是不取,实在是对不起自己这些年的等待。

“推举一贤王,并且在伦序上不能太远,也要与东林无隙,唯有,唯有潞王而已。”钱谦益开始盘算到底哪个王爷合适,跟东林没矛盾,而且还好控制,终于想到了以胆小怕事多才多艺而赢得“贤王”之名的朱常淓身上。

“潞王按照伦序来说是穆宗之孙,神宗之侄,贤德之名世人皆知,待人又是温和谦恭,若能继承大统当是天下之幸,百姓之幸。若是再得以大人这般贤相辅佐,定然能够力挽狂澜,成就一代君臣佳话。晚生先在这里贺喜大人了。”苏仪心中喘了口气,认认真真的向钱谦益鞠了个躬。

钱谦益此时整个人都是亢奋的,对苏仪也一下子热络起来了。对于两个陌生人来说,熟悉起来的最快方法就是让他们共同保守一个秘密。这个秘密越大,关系就越铁。钱谦益此时已经将苏仪看成了自己人。

他有政治野心,但是却缺乏谋略,而苏仪缺少身份,却头脑清楚,两人正好各取所需。钱谦益并不怀疑苏仪的来路,因为他知道自己如今只是一个在籍礼部侍郎,也就是被罢了官的礼部侍郎。人家犯不着来害他,而且他也看不出这对自己有什么害处。即便失败,那大不了跟现在一样而已。若是成功,那自己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能实现了。

在拥立任选上达成一致后,两个人开始商量起了各种细节,最后商定:明ri两ri一起奔赴南京,只等南京诸臣知道崇祯已死之后便立刻联络大臣拥立潞王。

ps:这一章发的晚了,写着写着就写多了。顺便求个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