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小会儿,翻阅文书的声音停了。
这文书都是锦衣卫呈上来的对钟宇的调查资料,弘治帝自然不可能轻易的找个人做太子侍读,自然要对他的背景、生平调查清楚。
翻看完了,弘治帝对钟宇的资料还是很满意的。
“你就是钟宇,嗯,好像比太子也大不了几岁,甚好,钟卿,抬起头来”。
钟宇来自后世,本就少了当今读书人的那种君父天子的敬畏感,再说人饥饿时的耐性也有限的很,此时钟宇饿的前胸贴后背,也没心情说句什么臣惶恐、臣不敢之类的话,然后再等皇帝哈哈大笑两声,大手一挥,来句“朕赦你无罪”的场面话,因此听了弘治帝的话,他立即抬起头来,向龙案后的御座上望去,只见御座上的弘治皇帝头戴翼善冠,身穿盘领窄袖团龙袍,长得富富态态,但配上这身龙袍冠冕却甚有威仪。
弘治帝见钟宇抬起头来,也在打量钟宇,见钟宇穿着一件宝蓝儒衫,甚是儒雅,但眉宇间却流露出勃勃的英气,不由得暗暗点了点头。
弘治眼中微笑道:“朕见衡王弟的奏表,说你辅导衡王世子甚有办法。厚燆那孩子,朕是知道的,跟太子一样都是聪慧机敏,却一样的不把那聪明劲用在读书上。听衡王弟说,在你的辅导下,厚燆的学问着实长进了不少。朕之所以特地下旨,让你做太子的侍读,便要你拿出辅导厚燆的本事来教导太子!”
钟宇心道:让我像叫道小王爷那样教导太子,打死我也不敢啊,自己教导小王爷的法子无非是连打带骗,才让他学会了几篇经书,让自己打太子,自己也没有那个胆儿啊!
不过钟宇还是眉毛一展,很是慷慨激昂的道:“微臣一定竭尽所能,承担起辅导太子学习重任,必不辜负陛下厚恩!”这时不能露怯啊,先把皇上哄开心了再说吧,至于以后……说不定皇上就把自己一个小人物做的保证忘了。
弘治帝见钟宇眉毛一展,似乎流露出勃勃英气,不由得有些欣赏。太子的教育问题实在是他头疼的一个大问题,太子的那些太傅、少傅们都不敢对太子的学习担责,见钟宇敢自承担此重任,弘治帝不由的温和的笑道:“钟爱卿敢担此重任,朕甚心慰。不过钟卿的话朕可记下了,给你半年时间,太子的学习若是不见成效,朕可是要拿你是问的!”
呃,坏了,自己随口一说,弘治帝竟然记在心里了,钟宇不禁心里暗暗发苦,据说太子朱厚照可是个小混世魔王啊,自己哪有本事去辅导他的学业啊!
不过事已至此,钟宇只得咬牙道:“微臣遵命!”
弘治帝又说道:“你一介秀才担任太子侍读,怕是翰林院林那些科考魁首们不待见你啊。嗯,你这太子侍读,就算伴读吧,不用去翰林院了,你这差事就算挂在詹事府吧!”
侍读学士和侍读这都是翰林院的职位,他们虽挂着侍读,可并不是真正的去陪伴太子读书,而是和那些侍讲学士和侍讲一样,轮值去教授太子学问。一般陪伴太子读书的,大多是一些跟太子年龄相仿的勋戚子弟。听弘治帝的意思皇上虽然赏了自己一个侍读的官,可是自己这侍读怕也是虚衔,自己似乎担任的是伴读之实。而安排钟宇去专门负责太子学业的詹事府挂职,而不是去翰林院,似乎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当然,钟宇也不愿意去翰林院与一群大明的考霸为伍,自己学问的水平就是再去考一次秀才都过不了。
大明的翰林院跟大宋朝的翰林院正好反着。大宋科考名列前茅的,大多会被外放为官,经过历练后,慢慢进入朝廷,最终很多成为宰相,而一些文采好却没有实际干才的充入翰林院,负责修撰文史、草拟诏书等事情。而大明朝则一般都是科考的一甲三人加上从二甲、三甲选出一些优秀的进士做庶吉士,入翰林院!成绩差些的在各部观政一段时间后外放。这翰林院可以说都是大明的考霸们去的,都是清贵至极的官儿,而这翰林院也是大学士的摇篮,大明有非庶吉士不能入内阁的传统。
脑中急急的掠过这些信息,钟宇觉得弘治帝的这些安排,对自己有利无害,当下忙称谢恩。
弘治帝说了一阵话,似乎有些乏了,用手轻轻捏着眉尖,虽然对钟宇满面笑容,可是钟宇却发现他的脸上,流露出一抹难以掩饰的倦意。
旁边一个老太监见弘治帝露出倦态,连忙走到他面前打开一个小盒子,钟宇鼻端嗅到一股淡淡的香气,抬眼望去,只见盒中缎垫上放着一枚龙眼大的红丸,弘治拈起那枚红丸,送入口中就着茶水吞服了。
钟宇心中一动,印象中明朝皇帝大多短寿,好象没几个活过四十岁的,就因为明朝皇帝一直以道教为国教,每代皇帝都喜欢服食那些术士们练的丹药,那些丹药虽能醒脑提神,但大多具有慢性毒素,莫非弘治吃的也是这种丹药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