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读书吧 >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 > 第一百六十四章 鬼门关

第一百六十四章 鬼门关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但是,他知道动用十万大军的后果。

襄阳大战后,为了一举平定江南,老忽在与前线的将领商议过后,曾于至元十一年的正月,为元军增兵。这次增兵,就增了十万,从而使南征之军,从总数上达到了二十万。

“阿术、阿里海牙因言:‘我师南征,必分为三,旧军不足,非益兵十万不可。’诏中书省签军十万人。”

但是,为了支撑平宋的军事行动,并随着战事的深入,北元在财政上不得不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

我们从后面的表中可以看到,北元在至元十一年中,已经比上一年增发货币多了一倍。而到十二年,再增超过百分之五十,到了十三年,更猛增到一百四十一万九千六百六十五锭,超过了在此之前历年的总和。

十四年和十五年,均在一百万以上;直到至元十六年,才又降为七十八万八千三百二十锭。

这要是在后世,如此发行货币,只会导致一个结果:通货膨胀。但当时的北元撑了下来,原因也只有一个:掠夺。是掠夺的南宋帝国的物资财富,真正支撑了它整个的战时经济。

瞧瞧后世,有多少人至今还在想抢我们的东西?“中国就是一块肉,人人都想来咬一口。”好好记住这句话吧,少谈点什么温良、谦恭,多讲讲“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只怕会更好。历史上的儒生们对所谓的“仁义”谈的少了?结果又如何?

忽必烈的纠结在于,十万大军的花费如流水一般,当年所有的人其实内心里都知道,平定江南,自有南宋会为北元买单,但现在,在北元如此的财政危机下,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老忽下令向湖广和江西两个行省增兵了,他知道,如果由着江南局势的发展,北元的将来只会陷入越来越大的困境。

可他的确需要一个能为他理财之人,“阿合马死,朝廷之臣讳言财利事,皆无以副世祖裕国足民之意。”卢世荣其实也是因这个原因,才走上历史的舞台。

但是,当卢世荣踏进这座皇宫时,他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鬼门关。因为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解决不了北元在财政上难题,除了一个人,哪就是琼州的哪个奸诈的小子。

----------------------------

忽必烈即位期间历年印钞数:

中统元年,中统钞七万三千三百五十二锭。

二年,中统钞三万九千一百三十九锭。

三年,中统钞八万锭。四年,中统钞七万四千锭。

至元元年,中统钞八万九千二百八锭。

二年,中统钞一十一万六千二百八锭。

三年,中统钞七万七千二百五十二锭。

四年,中统钞一十万九千四百八十八锭。

五年,中统钞二万九千八百八十锭。

六年,中统钞二万二千八百九十六锭。

七年,中统钞九万六千七百六十八锭。

八年,中统钞四万七千锭。

九年,中统钞八万六千二百五十六锭。

十年,中统钞一十一万一百九十二锭。

十一年,中统钞二十四万七千四百四十锭。

十二年,中统钞三十九万八千一百九十四锭。

十三年,中统钞一百四十一万九千六百六十五锭。

十四年,中统钞一百二万一千六百四十五锭。

十五年,中统钞一百二万三千四百锭。

十六年,中统钞七十八万八千三百二十锭。

十七年,中统钞一百一十三万五千八百锭。

十八年,中统钞一百九万四千八百锭。

十九年,中统钞九十六万九千四百四十四锭。

二十年,中统钞六十一万六百二十锭。

二十一年,中统钞六十二万九千九百四锭。

二十二年,中统钞二百四万三千八十锭。

二十三年,中统钞二百一十八万一千六百锭。

二十四年,中统钞八万三千二百锭,至元钞一百万一千一十七锭。

二十五年,至元钞九十二万一千六百一十二锭。

二十六年,至元钞一百七十八万九十三锭。

二十七年,至元钞五十万二百五十锭。

二十八年,至元钞五十万锭。

二十九年,至元钞五十万锭。

三十年,至元钞二十六万锭。

三十一年,至元钞一十九万三千七百六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