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现在控制了广南东路和福建路的钱监,这帮官员竟然给宫中的用度仍然那么少,朕决不能放过此事。”
帝国陛下愤怒无比地说道。但随即他又摆出个讨好的笑脸。[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母后,以后朝廷的收入增加,皇室的用度就也同样增加。再理不好天下之财,哼哼,那是朝臣的责任,跟皇室无关。至于拨到皇室的这些钱,以及从前内藏库里的钱财,就全劳您来费心了。”
兄弟我觉得后世那些民主国家皇室的做法就是好。花钱,咱有份;财政危机的责任,跟咱没关系。这样的美事不要太多。
帝国太后的脸上终于露出笑意。
“官家有心了。朝廷现在在打仗,皇宫里面也不可不节俭。”
停了停,她用充满笑意的眼神看了看哪个脸皮贼厚的小子,接着说道:“不过,他们增加皇室的用度,也是应该的。”
东心中刚一松,就听杨淑妃又轻叹了一口气:“官家长大了,心中已多有主见。”
“官家的许多做法,哀家有些似乎明白,又有些也不太明白。”说这话的时候,太后眼中有殷殷之色。
东立刻将自己的嬉皮笑脸收了起来,并差点又给自己一巴掌。
咱光忽悠也是不对的,这有些话真的应该和太后说一说。
“母后,昔日周文王去渭阳见垂钓的姜子牙时,姜子牙曾对他有言: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这是《六韬》中的几句话,它的整段话是: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有很多人知道上面的第一句,但实际上,这段话必须要完整的来看,单看某一句,未必恰当。
后人其实还应该从这段话中懂得,所谓的“造势”,就是要让天下“赴之”、“归之”。至于能不能做到,恐怕真的要看魄力了。
但至少我们可以断言,我们智慧的先人,早就明明白白地将一些争霸天下、乃至于管理天下的要诀告诉后人了。
“朕定的新国策,也就是更多地从这个‘同天下之利’着眼。母后,北兵太强,咱们却太弱,为了复这个天下,朝廷不能不如此为之。”
“朕的目标,第一步,是要让母后您回到岸上,而下一步,还要让您能回到临安。但朕更认为,即使我们将来夺回了江南之地,事情也远没有结束,因为我们还没有收回故土。而不能收回故土,也就不能保有江南的平安啊。”
这个大宋朝左一次媾和,右一次媾和,该来抢的,不照样来?光收回江南,没用。
帝国太后的眼眉轻轻地跳动一下,在沉默了一会儿后,轻声说道:“官家认为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吧。”
她抬起头来,又看了看远处。“哀家只希望,荣王过去的田地,官家将来收回后,能交给昺儿。”
在离开太后那里回去的路上,东一直沉默不语。因为他总觉得这次见太后,有些不对头的地方。
对于帝国新的国策,杨淑妃并没有出现他预想中的激烈反对,相反,好象事情还顺利的过了点。特别是她最后提出来的荣王之地,让他心中很是好好琢磨了一下。
荣王就是理宗皇帝的弟弟、端宗赵昰的亲祖父赵与芮,当初他跟着谢太后在临安降了北元后,被带到了北方。
东对他的印象并不好,因为赵与芮到了大都之后,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不仅大肆贿赂了北元的大臣,同时还将自己的家产献给了老忽。
赵与芮那时已经七十,忽必烈也的确没必要和这样一个土埋到了脖子上的人较真,于是他就授予赵与芮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大司农、平原郡公等官爵。
历史上的赵与芮应该死于1287年,享年八十。但在这个时空,他能否活到这个岁数还真不好说,因为他的“孙子”在南方闹腾的太厉害。实际上,由于他的身份、以及当初的行为,他这个人已经被行朝所有的人刻意加以忽略。
东瞧不上赵与芮的原因在于,你能把自己的钱财送给老忽,为什么当初就不能帮一帮你亲儿子和亲孙子在位的朝廷?他们不仅肯定不会让你将财产全拿出来,而且以这个时代的特点,今后给你的回报还能少吗?
像赵与芮这样鼠目寸光的人和事,不仅以前有,以后也不要太多。
所以,他更是在所有人面前提都没提过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