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点上来讲,孙权为了他的江东而偷袭关羽,同样也是不得不为之。可这就让蜀汉彻底丧失了荆州,同时也让刘备和诸葛亮在以后成了悲情人物。
蜀汉拿下汉中以后还不到两年,孔明当初预言的“天下有变”就发生:
曹操去世,他的儿子曹丕篡位。
刘备的这一生,是他、包括所有跟随他的人都认为,他终将成为另一个中兴汉室的汉光武。而且此时不能不说,他最后、也是最大的机会终于出现。
可到了这个时候,荆州的重要性更愈发显现出来。因为即使过去再不清楚,在经过汉中的争夺后,“蜀道难”必然会为刘备和孔明实地所知。它显然不利于大军出川的行动,更不要说别人还有防备。
但恰恰就是在这最重要的时刻,荆州却于上一年丢失。
刘备攻东吴的行动,是他实在不能忍了。因为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了,因为他也没有多少时间了,所以他聚众出川,沿江而下,不仅要夺回荆州,甚至想要灭掉孙权。
他不可能没有这样想法:即使他夺回荆州,以孙权的行径,当他北伐之时,难保东吴不再度在背后戳一刀。
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劝刘备?这是由于他同样知道,这对刘备、乃至于整个蜀汉政权来说,都是最后一个机会了。他不仅劝不住刘备,也不能劝。因为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来自于他当年的谋划。
可刘备再度犯下大错,他在夷陵的失败,使他自己,甚至是整个蜀汉彻底丧失了最后这个机会。
当刘备不回成都,而是停留在高高的白帝城时,他眼中遥望的是荆州,胸中更少不得充满着一种“恨”。
这个“恨”,孙权是知道的,因为他不仅毁了刘备最后的机会,而且还等于是毁了刘备的一生。所以,尽管他已经打败了刘备,可他仍“惧”。
“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
只不过到了这时,刘备即使再“恨”,他也不得不吞下这个苦果,因此他“许之”。
夷陵战后不到一年,刘备的生命就已到了尽头。
当他再见到孔明时,他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或许并非是一种拉拢之言,而是真心的敬佩。因为这个人在十多年前预言的事全都一一实现,但机会却毁于自己手中。
在他的看法中,如果有谁能最终替自己实现曾经梦想,也只有面前的这个人了。
他告诉诸葛亮:“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同时还告诫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也许并不像后人所猜测那样,有着那么多所谓的帝王用心,而是要为他的丞相扫清所有的障碍。因为无论他、还是孔明,其实都明白,兴复汉室最好的时机已经失去,以后只会变得愈来愈渺茫。
“士为知己者死”的孔明不可能推脱这个担子,但他的悲情也就此注定。
当五丈原上的大星陨落之时,或许令世人扼腕的,是它消散着曾经的汉帝国最后一缕忠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