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年用开辟新航线和去越南筹粮的借口应付了毛东珠,忽悠其去登州替自己主持大局。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举动,很多事情眼下根本无法和毛东珠明说。唯有用开辟航线、筹集军粮等不犯忌讳的事情来搪塞。
王启年让毛东珠去登州主持大局,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当初诸葛亮未出茅庐之时,便已经定下了三分天下的谋略。王启年如今身为布衣,却也老早就把天下局势定下了大概。
纵观天下大势,辽东之地久经战火,既要被建奴洗劫,又要被袁崇焕搜刮。如此下来,则辽东之地便成了兵法上的死地,占之无益,反而只会成为累赘,青壮都死的差不多了,就剩下老弱,你要不要救济?占了此地,倘若其它人也来打主意,要不要从其它地方调精锐来防守?
北方的陕西等地,本身就是连年灾荒,饿死的人不计其数,民力已竭。除非想和高迎祥那群反贼一样,驱使饥民去送死,否则也没有任何发展的机会。
湖广、四川等地,地方偏远不说,没几年便会受到乱贼的洗劫,也不是建功立业的地方。
云贵等地?别开玩笑了,那边还是土司们的天下呢。
细细数起来,大明万里江山,数百州县,今后几年内,便只有大明腹地江南、中原等地,勉强还算的上太平盛世。这二地却正是建功立业的资本,取之则能问鼎天下。
中原等地民风彪悍,而且青壮尚存,随时能拉起大量的军队。而江南等地富庶异常,既有粮,又有钱,刚好能给这些军队提供足够的粮食和军饷。倘若崇祯能把持着二者,则即使以建奴的彪悍,李自成的残忍,到时候天下之归属,尚未可知。不过想必崇祯想不到这些,而王启年则老早就在打这两个地方的主意。
原来的历史上,却是因为袁崇焕杀了毛文龙,消除了建奴的后患,从而引的建奴绕道喜峰口入关,洗劫了中原之地。而且建奴不止一次入关,先后四次入关反复洗劫下来,中原之地大量的人口被俘虏到了辽东,同时民生也被极大的破坏。到了后来,简直是千里无人烟,既无人可用,也无粮可收。自此以后,这里便也失去了战略意义。
中原之地既然失去了作用,最后便只剩下一个富庶异常却又孱弱无比的江南。江南空有钱粮军饷,却没有能拼死作战的士卒。既有钱财,又没有自保之力,正是一块人人都垂涎的肥肉。于是建奴大军南下,江南这个花花世界也变成了一场春梦。
幸好如今的历史已经走上了岔路,王启年在东江呆了半年,不仅帮毛文龙躲过了袁崇焕的屠刀,又帮助东江开始富强起来。只要东江在一日,则建奴必然不敢绕道千里,前来袭扰中原之地。间接的说起来,便是帮中原之地逃过了被洗劫之苦。
既然中原之地幸运的保存了下来,王启年自然而然的要打此地的主意。到时以东江之士为将,以中原之民为兵,取江南之财富为军资。如此下来,天下不难平定。至于为何不用东江为主力,这也是有原因的。东江远在千里之外,和大明内地往来较少,大明的军民都或多或少的将其当成外藩。到时候东江兵一入大明内地,却有如外敌入境一样,只怕会激起当地军民的反抗。因此,只能从东江之中挑选一些大将来领兵,主力士卒还得用大明内地人才行。这登州之地,便是极好的兵源之所。
在王启年的计划之中,等到自己控制了江南之地,再把漕粮一断,则中原也好,京师也好,必然缺粮。到时候自己带领一只精锐在登州登陆,同时将大量粮食由海路运送到登州囤积。想必此地的军民人等,只怕都快饿的差不多了。到时候管你是军队还是良民,只要肯投降,便给予粮草救济,让他们活下来。倘若冥顽不灵,胆敢抗拒大军,则直接剿灭。如此一手大棒,一手糖果,只需极少的代价便能平定中原之地,短时内拉起大队的人马。
抛开天下大势不说,即使在宏观上,这登州对王启年来说,也十分重要。
如今王启年的势力(倘若有的话)一在东江(毛文龙),一在京师(周祥春的帝党),而王启年自己接下来便准备再去江南。倘若算上江南的话,东江、京师、江南三地,从海路来说,刚好离登州都不远。把此地发展成自己的地盘后,东江、京师、江南三地则可以由登州连接起来,这样王启年的势力便能做到相互呼应,不用担心被各个击破。